7月14日上午,葛根庙镇小组来到好庄稼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展开调研工作。经了解,该合作社已成立七年了,是内蒙古自治区级的合作社,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几个农户参与合作社,拥有3000亩地。农用机械包含两台玉米收割机,一台打捆机,三台播种机,两台耕地机械。一台玉米收割机在一天内可收割200亩玉米,在十天之内可以完成整个合作社的收割任务。打捆机将玉米秸秆打捆后与农户提供的畜禽的粪便相结合制作秸秆有机肥,然后回馈给农户,实现了废物的再利用。大型的农业机械不仅提升了合作社的耕种效率,也提高了广大农户的经济利益,但在使用这些机械的过程中,特别是大型的玉米收割机容易出现轴承、链条、油管等的损坏,合作社缺乏专业的维修人员和熟练的机械操作工。
博士团提出建议要培养合作社自己的机械操作工和专业维修人员,对机械要定期的保养维护。同时,要解决好倒伏玉米收割问题,玉米种植和收割机械不对行问题,机械脱粒后玉米损失率问题。
下午,队员们来到葛根庙镇雅特农业种植公司,继续为那里的农户带来技术支持。队员们向农户们讲解作物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三大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农业是古老的产业,但是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模式却在迅速的更新换代中。产前,需要准备土地、良种、化肥、农药、饲料等物资;产中,需要关注病虫害防治、水肥、田间管理;产后,仓储、加工、销售、物流又是环环相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固守过去的方法,很难使产品达到最好效益,如果没有周密的计划,没有提前周密的安排,每一个环节打一点折扣,都会影响农户最终的收益。高水平农业机械的使用,农资产品优良的质量,农业技术支持的及时有效,也应该贯穿在每一个环节之中。
斯力很小组,来到乌兰浩特市斯力很镇红星村设施农业园区,该园区共有83栋日光温室,其中有68栋是农户们在种植,据了解,温室内仅种植一茬黄瓜或者豆角。博士团发现,温室与温室之间的距离过小,温室的脊高不够也就是棚架低,采光角不合理等。这些缺陷导致保本较难,更不用说收益了。长此以往,农户们对于设施农业会逐渐失去信心,目前最主要的想法还是希望能够尽快改造不合格的温室,使之正常的投入使用。
下午,博士团成员来到了此行的最后一站,先锋一社设施农业园区。一家种植桃树的农户温室中,我们发现了诸多问题。虽有技术员的指导,但是农户对于果树管理技术依旧很落后,结果少甚至有的不结果,桃树肆意地乱长,没有打矮壮素,没有合理的剪枝,种植密度过大等,交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户去年开始接手管理这栋温室,当时温室内就种植有桃树,他们对此也不了解。这个园区种植果树的温室几乎都是类似的情况,甚至更差。
义勒力特小组,随农服中心杨主任、党办梁主任调研了胜利、榆树和东白音嘎查,由于义勒力特的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这两个嘎查经济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种植过程中主要防止虫害以及杂草,虫害以稻螟虫和粘虫危害为主。上午在田间调研中发现有农户在杂草防治过程中药量过大,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接下来,希望农服中心对农户有用药方面的定期指导。
下午在去东白音嘎查路途中,听农服中心主任提到,当地有杂草入侵,严重影响了当地植被生长,当地政府近几年也通过集中销毁其种子进行防治入侵的程度,但是防治不够彻底。为此,博士团通过实地考察和研讨,发现其物种叫黄花刺茄,又名刺萼龙葵。在防治方面,可在开花前喷施30%百草敌水剂或者喷施草甘膦水液;机械防治可通过刈割后集中焚烧。
通过这三天的深入调研,队员们对乌兰浩特市农牧业现状有了更 深一步地了解。总的来看,乌兰浩特市及各镇政府为寻求其农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投入大量资源且信心满满。队员们在调研过程中体会到了他们想要快速发展的决心、信心及耐心,也看到了从各级领导到群众的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作为农牧业科研工作者,我们愿意将汗水挥洒在这片土地上,更愿意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善乌兰浩特市农牧业现状。